顾远:当下教育模式存在三种割裂,不突破教育底层思维,就会治标不治本


频道:最新公告 来源:【石家庄家教网】 点击:166 日期:2022/9/22
         我们总说,要为孩子选择好的教育。可是,怎样的教育才算是“好”?板书变成了投影,再到现在的电子屏;磁带、广播变成了CD,再到现在网络一搜就有的海量学习资源;从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,再到加入小组讨论、PBL探究……科技、资源获取、课堂设计,都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,让学习条件变得比以前更好。但是,如果没有突破教育思维上的一些桎梏,那么即便有了更高级的“形”,可能也没有把握其中的“神”。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、群岛教育创变者社区创始人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顾远,在多年的教育观察和思考中发现,教育要实现真正的质变,就要改变教育的范式,也就是我们头脑中对“教育应该是什么样”的设想。在新书《教育3.0》中,他提出了“教育3.0”的图景。在这个教育进化的过程中,属于“教育1.0”的范式是必然也必须要打破的。教育1.0的模式下,学习者就像被动的信息接收器,而教师则是全知全能的输出者。其中暗含的逻辑包括“教育等于学校教育”、“教育的目的是传递学科知识”、“教育唯一正确的方式是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的灌输,以及学生大量的反复训练”、“教育唯一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化的考试”。
        而教育2.0则是当下很多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采用的形态,比如PBL、探究式学习、STEAM教育模式等。这个时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沟通、联结、合作、探究知识的结构,教师则像个交响乐团的指挥。到了教育3.0,教师更像一个学习社群里的导游、导师或协作者,学习者自己就是学习网络的连接者、学习内容的创造者、学习体系的建构者,整个学习社区呈现出网状的结构拿当下的教育模式来说,顾远认为,其中存在三种割裂:角色和全人的割裂;学习和成长的割裂;目标和手段的割裂这三者也体现了“教育1.0”到“教育3.0”之间的差距,因而也对应了教育的三个进化方向:身心完整、目标进化、自我管理。
       “任何好的教育,不管基于怎样的教育理念、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、使用怎样的教育产品,都必须做到两点:帮助学习者明了自己为什么学习,并帮助他们学会学习。”▲ 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,群岛教育创变者社区创始人,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在与顾远的深谈中,外滩君也从三个割裂与进化,由浅入深地感受到了“教育3.0”可以怎样从愿景变为现实。将师生从身份标签里解放,是全人教育的底层逻辑先来谈谈当下教育中的第一个割裂,也就是角色和全人的割裂。一方面,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、家长开始选择和实践全人教育。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“人”,而不是仅仅是学习机器,或者知识容器,确实是教育上的重要但另一方面,“老师”“学生”等等的标签,却又在无形中阻碍真正的全人教育。一位德国校长曾问过顾远这样一个问题:“回忆你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,有没有这样的经历:老师走进教室,和全班同学说:‘同学们,我今天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,情绪不是很好,大家能不能给我五分钟让我调整一下?’”顾远在当时和后来思考过多次,但答案都是“没有”。“老师自己首先是一个人。”这个道理不言自明,但顾远话锋一转,“可一旦他成为老师,外界关注的就只剩老师这个身份了。而老师角色的种种规范和要求,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教育的想象和期待。”
        这些想象和期待就是“教育1.0”的经典范式体现比如老师被认为应该掌握知识的权威,这就是因为我们认为教育是单向灌输知识,而老师就是知识的唯一来源;比如老师被期望永远不会出错,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学习的知识是固定的;再比如老师被认为是不能展露情绪的,因为这样才有职业素养……上学时被父母叮嘱“要听老师的话”,而不是被问自己对什么感兴趣;学习中也总在思考“老师/出题者希望我给出怎样的回答”,而不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……试想,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有体验过全人的状态,不能向孩子展露一个完整的人是怎样的,该如何支持孩子的全人发展?孩子们也渐渐习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,并将这个习惯延续到成年,全人教育又该如何实现?于是,身心完整就成了教育的进化之一。这个想法也引领着很多学校往全人教育方向努力。但在顾远看来,有很多全人教育的实践仍然没有打破教育1.0的范式:认为教育是要传递学科知识,于是“全人”变成了更“全面的知识体系”。孩子们现在不仅要学贯中西,还要博古通今;人文艺术、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学得越来越多;还有认为全人教育就是在“德智体美劳”上各自发展,学科课程只管学科,德育课只管德育,全面发展变成了孤立发展。顾远举了个例子,台北和平实验国小不按照学科来授课,而是用主题来规划教学,于是,他看到一群孩子在烹饪,并且把做好的东西标上销售的价格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石家庄家教网
------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。

编辑者:【石家庄家教网】http://www.szhzr.com)